第0029章 精力不够

虾之大义 / 著 加入书签

换源:
14书屋 http://www.14sw.cc,最快更新重生之从图书业务员开始最新章节!

       反正给徐军的感觉就是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的往外流,在还没有给太极书店进书的情况下,80万现金,已经用去了小40万。摊子铺的太大,一下子扯到蛋了。

吴俊峰三人对于徐军能一下借到这么多钱,还是很吃惊的。不过,他们为了减轻徐军的压力,白天去出版社收货,晚上加紧对收到的图书分类。

实在没有办法利用的,就当废品给处理掉了。稍有残次的归为一类,品相完好的归为一类,等着徐军出差回来一起商量销路。

创业初期,辛苦一点儿是应该的,徐军并没有给他们太好的条件,总要让他们体验一下艰苦奋斗的过程。公司还没有注册下来,招人会比较麻烦,就只能先辛苦这三位老哥了。

在京城兜兜转转的,时间转眼就到了5月16号,再不出差实在说不过去了,总不能又不出差,又不在公司坐班吧。

刚买好去泉城的火车票,张艳就转告给徐军一个好消息,一个岛青的学校让徐军回电话,说是购买图书的需求。图书馆行业比较窄,但窄有窄的好处,只要你口碑好,就能突然收到一些订单。

这次订单是曹老师推荐的,来的客户也是农业类的学院,时间定在5月19日一共来4个老师,只有30万左右的订单。

徐军只能向领导汇报后,退了火车票。啥?为什么不交给公司的其他同事负责接待?你还真是想多了,看看王楠现在的狼狈样子,你就知道要是自己不盯紧了,这就成了一锤子买卖了。

没有手机还真是不方便,不是市场上没有手机,而是“用不起”,一个大哥大能炒到上万元一部,6000元的入网费,双向接听的高昂电话费,徐军的“收入”明显和大哥大无法匹配。明年数字机将取代模拟机,手机价格也会降价到三四千元。

利用时间差,徐军化身马建国拿着营业执照联系了华新书店发行部,人家一听还做图书馆的业务,直接就推到了直供中心。

经过艰苦的谈判,马建国(徐军)拿到了一个阶梯式的报价,分200万、500万和1000万三个档次。

华新书店总店给直供中心的价格,是从出版社拿货价的基础上直接加了5%。而马建国拿货价是直供中心拿货价的基础上再加8%、6%、4%,达到标准执行新的价格,不会补上以前的进货差价。

除了随书赠送马克数据,共享华新书店库房书目,和各大出版社的最新书目外,没有任何附加的服务,马建国需要安排人负责出库,发货,不占用综合中心和加工中心的人力成本。

看起来很不公平,可如果不和直供中心合作,徐军直接以书店的名义联系出版社的话,价格并不比这个价格低,而且量小的话,也很难得到很好的服务。上百家出版社全部联系上也要占用不少的精力。

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就是重生人士也不能违背这个规律,很多事情要慢慢来,要全国全面开展图书馆业务,光是招聘好的业务员就需要一个过程。但也不能无限拖延,等那家民营书店入局后,就没有自己啥事了。

唯一的利好就是现在图书馆的老师还习惯先款后货,不像后世先货后款,最后还要推迟付款,很多地方性质的小型图书馆配公司,几个订单就能占用绝大部分流动资金,明明有生意却没有办法去投标,只能守着几个客户发点小财,实力确实不允许啊。

有人会问,你为什么不做高校教材的生意,似乎这个市场更大。但你要知道现在可不是2010年以后,现在的教材采购是由教务处统一联系出版社进行的,哪怕有那么十几年允许民营书店参与,民营公司也就是拿到很少的份额。

教材生意可是各大出版社最看中的生意,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业务人员,哪怕后来很多学校允许学生自主购买教材,但出版社还是安排了大量的业务人员,想尽一切办法,让授课老师指定自己出版社的图书为教材。

市场总体规模很大,但操作起来也是相当繁琐,哪怕配合出版社搞定授课老师,还要想办法和校园内的书店抢市场,最终能抢到多少份额还是个未知数。

现在太极图书有限公司只有老板马建国(徐军)和财务陈茹两人,陈茹是学校一个新聘请教授的家属,原是外地一个工厂的会计,对图书业务并不熟悉,就是想要做好图书业务的账,也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。

三个店员现在还没有办法办理入职,因为装修工作还远没有结束,最早能入完活的时间也要六月初了。徐军对这家书店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,这只是一个门面而已,零售业务不亏损就行。

想要挣钱还要依靠图书馆业务,徐军这次玩得很大,先在每省安排1-2名业务员,然后慢慢在当地建立加工服务团队,在每个图书馆都设立服务点,给所有图书馆都提供最好的一站式服务。

当然最先要做的是给每个省招聘1-2名业务员,在京城成立一个服务中心,先和华新总店进行业务对接,再慢慢和出版社建立业务关系,然后成立一个数据中心,提供全国所有出版社的最新图书书目和相对应的马克数据。

最后就是成立一个技术部,把小型服务器上的那个选书查重软件,设计成便携式的选书手持扫码设备,方便业务的开展,顺道再挣一波设备钱。

业务稍稍展开,徐军就发现精力不够用了,分身乏术啊!原来还想在华新书店过一段相对轻松的小日子呢,现在也要重新考虑去留的问题了。

不考虑不行啊,吴班长三人每天晚上还在库房熬夜呢,而且三人已经开始口腔上火了,看着大量的图书卖不掉,他们着急啊。

有了离职的想法,徐军和所有人一样,心里就像长了毛一样,可也没有立马甩摊子不干,而是尽心尽力的带着客户完成了采购。

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也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报销。最终在5月25日提出了离职申请,算是提前终结了上一世在华新书店近十年的工作,要说心里没有啥感慨那是不可能的。

在汪总和张总眼里,徐军只在华新书店工作了五个多月,就完成350多万的回款,还帮着王楠完成了400多万的订单,这样的人放走实在有点可惜了。

那年,一个女孩子请单身的我喝酒,我酒量不行,七晕八素的被她趁着夜色架着去一个地方,我打着醉眼一看,招牌是个酒厂,想喝死我啊?我死活不肯进去。妹子气得把我扔在绿化带就走了!第二天,我醒来发现不是酒厂是酒店,这招牌的LED灯也特么的该修修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