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:盐津陈皮

刘春住 / 著 加入书签

换源:
14书屋 http://www.14sw.cc,最快更新重生1988:我的辉煌人生最新章节!

       桔子皮本来计划是晒成陈皮,卖给周边的药品收购站的,谁知他们出货远超预期,周边的药品收购站吃不下这么多。现在库存的陈皮要么压手里慢慢出,要么拉到临市的药品收购站推销试试,但是这两个办法都不尽如人意,赵立秋只好找杨清辉想想办法。

杨清辉也一筹莫展,正在心里反复思量着桔子皮后世还有哪些用途,就听到沈小婷感慨了一句:“要是能当饭吃就好了”。

杨清辉突然一拍大腿:“有了,做盐渍陈皮!”,他突然想到后世里一群小年轻天天喊着什么童年回忆,天天晒辣条,健力宝什么的,其中就有这种小零食,好像叫九制陈皮。还有好些美食网红录制了的制作方法,剪辑成小视频,他恰好记得,做法也不难。

杨清辉都想给自己点个赞,自己真是个人才,老婆真是他的福星!

倘若问杨清辉,谁的钱最好挣?他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女人和孩子”。这条真理放在后世适用,放在80年代依然适用。

这种小零食受众广,女人孩子尤其喜欢,是消费的主要群体。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类商品,能够迅速抢占市场,打出品牌。

好处很明显,就是这玩意儿流程简单,不需要什么“科技与狠活”;坏处也很明显,就是流程太简单,打通了市场后,肯定会被模仿,这点他心里也清楚。

说干就干,杨清辉深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于是跟杨母和沈小婷讲了下制作方法,让他们先试着做一做。

他转而去琢磨着如何投入生产,这不仅需要新的厂房,需要一条新的生产线,还要联系厂家订做专属的包装袋,前世只负责统筹全局的杨总,如今事事亲力亲为,颇有些手忙脚乱,焦头烂额。

如今赵立秋管着罐头厂的生产,杨默管着罐头厂的货源和运输,俩人都抽不开身,他手上再也没有合适的人用,是时候培养一批管理层了。

他把想法一说,赵立秋倒是忍不住推荐了两个人,都是以前跟他一起创业的,都是他的左膀右臂,如今他重新起步,就想把昔日的“战友”也拉过来。杨清辉对赵立秋的眼光还是信得过的,直接就让赵立秋把人喊了来,任务给俩人安排了下去,就当是两人的面试了。

杨默才刚干不久,以前身边都是一起混日子的“狐朋狗友”。有人见他抱着杨清辉的大腿,跟着“发达”了,便也想分一杯羹,三无不时地找他去喝酒跳舞,话里话外让他“有福同享”,甚至还有人挑唆起他跟杨清辉的关系了。杨默虽然混,但是人不糊涂,去了两次,知道他们的目的后就再也不去了。

不用杨清辉说什么,他自己就觉得和这些人已经是两条道上的人了,是时候分道扬镳了,毕竟,他是要跟着他杨哥干大事的人,走的是通天大道,独木桥谁爱走谁去,别拉着他。

罐头厂的厂房还是村里的大仓库改造的,据说以前是按照战时储备标准建的,改造成了罐头生产车间。杨清辉未雨绸缪,还在外边还加盖了两间平房准备当仓库。如今一时半会儿是没法建出新的厂房了,不如就将新建的仓库挤出一间作为陈皮的生产车间。

厂房的问题还得找大队长杨平旺帮忙。

“你说建食品厂?”杨平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“是的,就在咱们村子,现在是生产罐头,我还想再搞点小零食。咱们村离着县城市区都不算远,交通条件不错,村里劳动力也多。”

“这敢情好,还是你小子出息,这也是村里人多了条出路。”

“不瞒您说,我也有自己的私心,我在桃园村长大,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感情,出来进去也都是自己人,以前是条件都不好没办法,现在赶上好时候,厂里效益也好,与其便宜别人,不如让利给大家伙儿。”

讲了自己的商业规划,得到杨平旺的认可,再提出想扩建厂房,按照市场价格给租金,杨平旺直接大包大揽地表示能给他解决。

得到想要的结果,杨清辉心满意足地离开。

沈小婷和杨母按照杨清辉提供的方法成功的做出了盐渍陈皮,棕色的陈皮裹着一层白霜,盛在白瓷碗里意外地好看。再闻到陈皮特有的酸甜清香,嘴里已经忍不住分泌唾液了。

不仅杨清辉,身边几人尝了都觉得味道很好,酸甜爽口,回味绵长。沈小婷自己就忍不住吃了半碗。杨清辉笑她是馋猫,不过还是告诉她陈皮有健脾、开胃、理气等诸多好处,可以放心吃。

赵立秋调来的人果然不错,看着就精干。一个叫王伟,黑黑的瘦高个,不大说话;另一个叫张金康,略胖的身材,一副笑模样。汇报工作的时候,王伟站得笔直,有一说一,属于实干型的。张金康张嘴就是俏皮话,一副乐呵呵,没什么心眼的模样。但是杨清辉毕竟比他们多了一辈子的阅历呢,打眼这么一瞅就知道这家伙是个能扮猪吃虎的角色。

把人放对了位置就是人才,放错了位置那就是蠢材。杨清辉让他们参与到陈皮的生产中来,准备观察几天,想想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。

盐渍陈皮马上投入生产,几人抽空商量定价。

陈皮之前是按照6分钱一斤卖给药品收购站的,如今加工成零食,怎么着也比之前赚的多。杨清辉顺势给他们上了一课,提议将盐渍陈皮按照10克袋装售价0.5元,合25元一斤。

赵立秋最先质疑出声:“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。这桔子皮本来就不值钱,配料里边就糖消耗的多点也贵点,其他的像干草和盐,成本也很低。”

杨默:“谁会花25块钱去买一斤陈皮?卖给药行的也就几分钱。”

王伟没说话,张金康也表示不理解,笑呵呵地说:“杨哥这么定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,这是要给咱们上课呢吧?”

杨清辉也没继续卖关子。“这种小零食,用料不贵,生产工艺简单,投入市场要不了就会被模仿了,甚至人家比你做得更好吃,所以这种商品,我们要在投放市场的最初阶段把价格定得很高,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。”

赵立秋:“也就是说,趁着其他对手还没进入市场之前,最快的赚一笔?”

“没错,不过必须要有这样的前提,就是市场需求很大,而我们的产品要保证最高品质,还有要打出自己的品牌,让别人一提到盐渍陈皮就会想到我们的品牌,比如在包装上作文章,可以印上一些有指导性的话,比如‘世界上有两种盐渍陈皮,一种是新生牌的,一种不是’,‘盐渍陈皮,我只吃新生牌!’”

扫了眼众人惊奇的表情,他接着侃侃而谈:“价格定的高,也是为了跟其他廉价的小零食区分来。定价25元一斤,我说我们的产品不仅健脾开胃,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,美容养颜,保持身材苗条,她们信不信?定价1分钱一斤我还这样说,她们信不信?。”

最后,他说:“等新鲜期过了,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时候,价格要适当降低,满足更多人的消费水平”。

其实杨清辉给大家讲的是撇脂定价策略,他尽可能讲得浅显易懂,显然效果不错,最起码又收获了两个“迷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