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火焰枪完成!老总要实战检验?

叶子与云 / 著 加入书签

换源:
14书屋 http://www.14sw.cc,最快更新红警军工,从核爆让鬼子绝种开始最新章节!

       第十九章

如今的兔子,在野外打游击还真不怕鬼子,目前最困扰兔子的,就是自身的攻坚能力。

日后想要反攻鬼子占领的城市,各种工事碉堡必然要面对,以现在兔子的火力,彼时必然会付出及其惨重的代价。

“鬼子在织网,妄图用铁路线和沿线的碉堡炮台困死我们,或许沈耀拿出的这个,就是我们最锋利的一把剪刀!”

意识到这款武器的重要性之后,彭总旋即向身边的程明垒问道:“程厂长,沈耀的这款武器,完成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?”

“老总,现在厂里已经调配好了特质的胶状易燃物,等燃料凝固大概还需要两天的时间。”

“那我们就在这等两天嘛!看看沈耀这个火焰喷射器,造的究竟怎么样!”

彭总和总部的几位首长暂时在黄崖洞住下了,而沈耀也没闲着,趁着等待燃料凝固的这段时间,沈耀又开始着手第二套火焰喷射器的制造了。

两天后,火焰喷射器使用的特殊燃料凝固完成,沈耀亲自将燃料灌注进燃料背包,而在完成的一刹那,沈耀的脑海中也适时响起了提示音。

【叮!恭喜宿主研发基础火焰兵装备成功!获得2000科研点!】

随着提示音一出现,沈耀这才终于松了口气。

这次试验型的生产沈耀并没有借助科技树的合成功能,而是自己一点点从无到有完成的,说实在的,沈耀的心中还是多少有些忐忑的。

而现在,随着提示音的响起,也就说明他亲手制造的火焰喷射器得到了科技树的检测和认可,制造成功了!

彭总和一众总部首长也闻讯赶来,眼见火焰喷射器完成,众人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款武器的效果究竟如何。

沈耀亲自穿戴好燃料背包,拿着新装备来到了黄崖洞外的一片空地。

众人看着不远处沈耀的背影,都不由摒住了呼吸。

虽然沈耀已经向众人介绍过这款火焰喷射器的参数,但实物究竟如何,谁也不敢保证。

毕竟,沈耀给出的参数怎么看怎么夸张,现在世界上主流的火焰发射器,射程普遍在10-20米,而沈耀报上来的数据,有效射程70-80米,最大射程100米?

可以说是相当夸张!

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,沈耀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。

噗嗤——

伴随着一阵声响,一道赤红色的火蛇从火焰枪的枪口处喷吐而出,伴随着喷吐的火蛇,一股灼热感顿时扑面而来。

陈自坚等一众技术人员在远处看着沈耀进行武器测试,心中不由暗自吃惊。

沈耀制造的这款火焰喷射器,目测喷出的火焰射程就已经超过了五十米,而随着沈耀加大输出量,火蛇又紧接着窜出去好远,达到一百米,似乎也不是夸张!

而紧接着,更让众人吃惊的一幕随之出现了。

只见枪口的火焰渐渐收敛,很快便消失不见,一众技术人员还以为是背包里的燃料耗尽了,然而下一瞬,一道丝毫不亚于第一道火焰的火蛇再一次喷吐而出!

这些技术人员这才意识到,他们之前提到的那些劣势,在沈耀自己研发的这款火焰喷射器上,竟然一点都看不到了!

也就是说,沈耀独自一人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,攻克了难关!

“哈哈哈,好!”

彭总和几个总部首长都高兴的鼓起掌来,今天这场试验完成,这款新武器证明了它的威力,可以说已经成功大半了!

众人纷纷向沈耀贺喜,回国才不到两个月,竟然已经做出了兵工厂之前一年都没能做出的成就。

而此时,兵工厂里无论是工人还是技术人员,看向沈耀的眼神也都变了。

如果说之前他们对沈耀还有什么看法的话,现在他们对沈耀是彻彻底底的服了!

这位年轻的副厂长,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有领导黄崖洞兵工厂的能力。

此时,一旁的彭总和左参谋长对视了一眼,他们是老搭档了,从对方的眼神中就能猜中彼此的心思,而这一次,他们两人显然又想到一块去了。

彭总示意众人安静,而后笑着说道:“同志们!今天要祝贺你们,咱们的黄崖洞兵工厂取得了从零到一的突破!”

“我相信,日后在沈耀同志的带领下,我们将来也能造步枪,造坦克,甚至造飞机造军舰!”

听到彭总的话,军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更是激动,掌声经久不息。

“不过,从零到一这一步我们虽然跨过去了,但要如何从一到二呢?”

彭总此刻话锋一转,看向面前的沈耀说道:“武器被制造出来的意义,就是喂战争服务!战场,才是一款武器最好的试验场!因此我建议,接下来我们对这款武器进行实战测试!”

一旁的左参谋长适时接过了彭总的话,接着说道:“彭总说的没错,我也同意进行实战检验!我记得就在东崖底镇上,就有鬼子修筑的一个据点!工事非常坚固,对我们的军需运送也是个不小的威胁。”

“刚好总部警卫连也在这里,就让警卫连的战士们拔掉这个据点,顺便测试一下这款火焰喷射器吧。”

彭总和左参谋长看向沈耀,问道:“小沈,你的意见呢?”

“我没有意见,尽早检验实战效果,也能尽早列装部队嘛!”

沈耀当然没意见,火焰喷射器的威力的确需要实战的检验,而且那个据点扼守咽喉要道,的确对兵工厂对外的运输是个不小的威胁。

如今刚好一石二鸟,何乐而不为呢?